赵琛琛 | 解锁“新”身份,我的“心”感受
近几年,因为遴选、交流、实习等,陆续有新成员加入上海一中院大家庭。TA们在解锁“新身份”、与上海一中院“亲密接触”后,有哪些感受和收获?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TA们的故事,见证TA们的成长。
赵琛琛
长宁法院
立案庭审判员
现轮岗交流至
上海一中院商事庭
我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普通法官。
几个月之前,我还和许许多多默默奋战在办案一线的法官一样,每天不是在开庭,就是在去开庭的路上。
每天面对着“破百”或者“即将破百”的存案数,互相打趣。每天都会为成功调解一件案件而欣喜,为当事人和解撤诉而欣慰。
我曾以为,审判工作都是这样,能够办好案件就是一切。
可是,直到去年8月,在上海高院、上海一中院及长宁法院的支持和帮助下,我解锁了一种“新身份”——我很荣幸成为了能够在上海一中院轮岗交流的基层法官。
这是一个全新的身份。
当我看到市人大的任命公告的时候,也很激动。也能体会到这份机会背后,汇聚了多少人的努力和心血。
对于法官职业而言,长期的审判工作是宝贵的审判经验。但上下交流机制的互通,却是盘活这些经验,甚至激活更多能力的关键。
于是,2021年8月,我正式进入上海一中院商事庭这个优秀的集体,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商事审判工作。
这次机遇,为我解锁了“新身份”,也让我有了更多“心”感受。
01
二审,原来也这么不容易
我能够审理好二审案件吗?这是我初入一中一直反复会问自己的问题。
在基层法院时,经常也会接到二审法官的电话。那时候就感觉,二审法官常常会考虑很多角度,沟通中也总有收获。
等到自己开始承办二审案件时,才真的发现:二审案件并不如想象中简单。
经过了一审程序的审理,案件事实都已经得到了最大化的梳理,法律问题也都经过了充分的论述,而上诉人对于法院的审理也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在这里,哪怕是一审案件,也并不仅仅是标的额高,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往往更新颖,事实和法律适用也更复杂。
因此,二审法官所需要面对的,往往是更难查明的事实或者是更难论证的法律难点。甚至,更难劝解的当事人。
所以,我身边的同事们,都有着极高的专业功底。面对上诉人提出的各种问题,他们不仅需要更多的耐心,在庭审中,对于事实部分需要更细节性的关注,还需要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,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证。每一个二审案件,基本都需要他们认真撰写判决。
有时候,哪怕是维持原判,都需要进一步深挖裁判理由,或者,对一审的裁判理由进行更多角度的阐述。
这对于法官而言,是一种视野与视角上的锻炼,更是一种说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挑战。
02
法官,原来也可以这么“卷”
以前,拿到自己案子的二审判决时,总会认真看一看二审的“本院认为”部分。有时候看到特别精彩的论述,还会认真做个标记,想着“下次我也可以这么去阐述”。
现在,开始自己去写这些二审判决,才发现,原来这些精彩的论句背后,都是各个合议庭智慧的凝聚。
我所在的合议庭,是吴慧琼审判长的合议庭。初来时,庞闻淙庭长就非常关心,不仅亲自做过我的审判长,指导我更快的适应工作,还将我安排在这个年轻审判力量相对集中的合议庭,也一直鼓励我在审判工作之余能够和他们一起发挥调研能力。
我们合议庭的氛围非常的轻松,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。
我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他们对审判程序的重视,每一次程序性事项都谨慎处理。
我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他们对当事人权益的关注,每一次谈话、开庭时间都会提前和当事人沟通协调。
我也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他们对法律问题的思考,每一次案件讨论,都提前做足大量功课,讨论总能直击要害,有时候听助理们讲述案情,都能够感受到他们清晰的审理思路,和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程度。
我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他们对审判调研工作的重视,作为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我的审判长,本人已经拥有多项最高院、高院的优秀案例、文书成果,却一直非常重视合议庭的调研工作,遇到适合挖掘的案件,总是第一时间提供调研思路,鼓励大家撰写案例论文。
有时候,我们会打趣说,我们办公室真的是“太卷了”。
从上班刚换好制服,就已经开始跟审判长汇报案情了。到快下班前,都不松懈,还围在那里讨论案子。
我想,也正是这种对办案的热情,才是培养专业化审判人才的土壤。
03
工作,原来还可以这么做
上海一中院,在我的印象里一直很有自己的底蕴。浓厚的文化氛围,多才多艺的法院人才,规范的审判工作。直到我自己真的融入这个大家庭,才发现这里还有很多让法院工作更有“心”的好氛围。
记得第一次经历案件讨论时,看到每一个法官都在讨论前认认真真的画黑板,复杂的案情被精炼概括成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,让整个案件汇报的过程也变得更为高效。
记得每次遇到可能涉及改发的案件时,合议庭的法官都非常慎重,反复讨论,因为他们都明白基层法官审理一审案件时所付出的心力。
而有时候遇到案件事实查明非常不易,或者写得很好的文书,大家也会一起由衷的称赞,一起分享学习。对基层法官的同理心,是每一个一中法官最朴素的心情。
记得每次庭里有人案例或者论文获奖,庭领导就会率先转发,庭室的微信群也会迎来大批转发点赞,大家纷纷鼓励的氛围,让这些荣誉变得更加温暖。
记得每次遇到结案压力或者困难时,审判长都会默默顶上,把最难的压力留给自己。助理们也都会努力加班加点,希望能够为审判工作再做多一点,为结案贡献的再多一点。
转眼间,我已经在上海一中院轮岗7个月了。
这些细小而琐碎的瞬间,或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大道理耀眼,却是触动我内心最深刻的记忆。
总有人问我,你在一中感觉怎么样?二审案子是不是很好办?
我想我都很难简单回答。
因为基层与中院的工作内容的差别,并不仅仅是案件数量、程序区别,更多的是工作思维和工作视角上的差异,同时作为法官也承担着不同的审判工作目标和责任,但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司法的价值和意义。
感谢这段“一中生活”,丰富了我作为法官的思维视角。
也感谢这些可爱的“一中人”,点亮了我作为法院人的新生活。
希望未来,这份经历和经验,可以成为一种桥梁,让法院人能够拥有更多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,让法官可以朝着更专业、更全面的方向自我成长。
文:赵琛琛
图:汪菲
值班编辑:李丹阳
初审编辑:汪菲
近期热文